记者 王利辉 肖涛
通讯员 王春辉 汪浩
面对高层楼房火灾,能不能像坐滑梯一样,快速、安全地撤离到地面?
答案是“能”,而且从10楼逃生仅需25秒!最近,yl6809永利官网(以下简称许职院)师生的一项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技术发明,不仅将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,而且因其用途广泛受到了央视关注。
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究竟有何独特之处?一所高职院校,缘何形成人才培育的强磁场?
受水上乐园的滑梯启发
发明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
直径4米、高7米,全部用钢骨架支撑……3月11日,在许职院现代制造技术创客中心,记者见到了用于展示的迷你版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。
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如何助力逃生?记者实地体验了一次。
在项目小组成员、许职院大二学生王建超的指导下,记者爬上两层楼高的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,进入辅道(防冲撞待避区)等候。此时,红外线感应设施自动扫描,对进入辅道人员进行智能排序,然后依次发出进入主滑道的指令。记者进入主滑道后,一眨眼的工夫就以轮滑模式快速、安全地滑降至地面,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。
“下滑时每层用时为2.5秒—3.0秒。按照我们的设计,以20层楼计算,每分钟可安全滑降120人。实际操作中,我们从10层楼的位置逃离,只用了25秒。”王建超介绍。
谈及这个项目的诞生,王建超表示,项目小组中的学生都是该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,平时比较关注高层楼房的信息。受水上乐园的滑梯启发,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成立了项目小组,从2016年开始研发。为了攻破“惯性加速度”和“拥堵、碰撞造成的二次伤害”这两个技术难关,项目小组的成员提出了四五十条建议。后来,在老师的带领下,项目小组做了四五百次实验,最终确定了研发的方向——防冲撞拦阻坝。
“‘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’以全封闭式塔筒为主体,在内部设置由自动调速滚珠滑板构成的螺旋主滑道。每层楼设置入塔辅道,辅道入塔口处设置防冲撞拦阻坝,通过红外线感应装置,避免了碰撞造成的二次伤害。”这个项目的指导教师单士睿介绍。
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能广泛运用于大型商场、高层酒店、公共娱乐场所、学校宿舍楼等人员密集场所,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。单士睿说,他们已经与一家许昌企业进行洽谈和对接,进行投放市场之前的测试实验和评估。
提升教育教学质量
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
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项目小组中有不少略显稚嫩的面孔。“我们以老师为主导,在校大学生有5人,全程参与研发。”仍在读大二的王建超说。
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能够成功研发,并获得国家专利,并在第四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总决赛铜奖,其背后是许职院加强内涵建设展现的强大实力。
前不久,“国字号”智库平台——中国高职发展智库对教学成果奖、教学能力比赛、技能大赛等进行统计后,发布了全国高职院校实力排行榜,许职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居第73位,在河南省高职院校中居第4位。
据统计,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,许职院获得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3个、三等奖6个,居全国第15位、河南省第3位。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,许职院的2件作品分获高职组教学设计赛项、实训教学赛项三等奖,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。
“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‘生命线’。”许职院党委书记袁海涛表示,正是狠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学生技能培养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”,推动课堂教学变革,许职院逐步实现从“以教师为中心”向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转变。
立足市场需求
培养学生动手能力
参与“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”的研发,王建超觉得是一个“受到锻炼、得到提升”的过程。
立足市场需求,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一直是许职院发展的方向。在许职院创业创新园的橱窗内,展示着不少优秀学生事迹,激励着更多的学生。
2015级优秀毕业生张希入职天津航空后,凭借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素养,不到2年时间被聘任为见习乘务长。2016级优秀毕业生梁某某,现在是郑州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……一家重工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在许职院招生就业留言板上写道:“在我们的企业里,许职院的学生是最能吃苦的一群‘90后’。他们勇于担当、敢闯敢拼的劲头始终鼓舞着身边的年轻人。这或许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。”
“2018年,我校毕业生有5052人,截至当年年底,就业率为96.74%。据调查,我校2018届毕业生起薪平均为3330元/月,比2017届毕业生(3032元/月)增长了12.14%。对2018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,97%的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感觉满意,96%的毕业生愿意向考生推荐母校。”许职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保军向记者介绍。
据悉,许职院先后成立了西继迅达(许昌)电梯学院、东方领航专班、厚浦移动互联网开发专班、海天家装专班等,无缝对接企业用人计划,不少学生变成企业的“顶梁柱”。(详见《许昌晨报》2019年3月18日第七版)